(网经社讯)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(9988.HK)在资本市场再出重拳。6月28日,公司于港交所发布公告,宣布私募发行本金总额达120.23亿港元(约合15.4亿美元)的零息可交换债券,债券期限至2032年。这一资本运作立即引发市场高度关注,被视为阿里巴巴在战略转型关键期的资金布局。
出品 | 网经社
撰写 | DeepSeek
编辑 | 林外鸟
审稿 | 云马
配图 | 网经社图库
创新融资结构引关注
根据公告披露,此次发行的债券具有三大显著特征:首先采用零息设计,不产生定期利息支出;其次与阿里健康(0241.HK)股票挂钩,初始交换价格为每股6.23港元;第三设置长达7年的超长期限。投行人士指出,这种结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堪称"教科书级"创新。
"每100万港元债券可兑换约16万股阿里健康股票。"公告显示,若全部债券完成转换,相当于阿里健康12%的已发行股本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便全额转换,阿里巴巴仍将保持对阿里健康64%的控股地位。这种设计既实现了融资目的,又确保了对核心子公司的控制权。
资金投向聚焦战略领域
阿里巴巴明确表示,扣除约1.23亿港元发行费用后,119亿港元净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两大方向: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电商业务拓展。这与其最新财报披露的战略重点高度吻合。
在云计算领域,阿里云近期宣布未来三年投入1000亿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和核心技术研发。此次债券融资将为该计划提供直接支持。国际电商板块方面,速卖通(AliExpress)、Lazada等平台正面临Temu、SHEIN的激烈竞争,急需资金强化物流网络和本地化运营。
市场反应呈现分化
公告发布后,阿里健康股价盘中一度上涨3.2%,最终收涨1.8%,报5.66港元。资本市场对此次发债的解读呈现明显分歧:
支持方认为这是"一箭三雕"的明智之举。中金公司研报指出,零息债券大幅降低融资成本,选择健康板块而非核心电商作为标的,既避免核心资产稀释,又为医疗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。测算显示,相比普通债券,这种结构预计可为阿里节省约15亿港元利息支出。
谨慎方则关注潜在风险。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,6.23港元的转换价较公告当日收盘价溢价10%,能否吸引投资者转换存在不确定性。此外,长达7年的锁定期可能影响债券流动性,二级市场交易或面临折价。
医疗健康板块战略价值凸显
此次选择阿里健康作为可交换债券标的,凸显该业务板块在阿里生态中的战略地位。公告特别强调,阿里健康将继续作为"旗舰医疗健康平台"保持并表,重点推进"人工智能+医疗健康"转型。
数据显示,阿里健康2023财年营收267亿元,同比增长30%,已实现扭亏为盈。近期其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共建的"数字医疗联合实验室"正式揭牌,在AI辅助诊疗、医疗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取得突破。
中概股融资创新样本
本次债券将完全面向非美国投资者离岸发行,这种安排既规避了中概股监管风险,又拓展了国际融资渠道。据统计,这是2023年以来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可交换债券发行案例。
市场观察人士认为,这种融资模式可能成为中概股企业的新范本。相比直接股权融资,可交换债券既能满足资金需求,又能保持业务控制权,特别适合多业务板块的科技巨头。
未来影响值得持续关注
债券发行预计将于7月9日完成。分析师普遍认为,这标志着阿里巴巴资本运作进入新阶段——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。随着资金到位,其在云计算和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态势或将重塑。
值得玩味的是,此次融资选择香港而非美国市场,既反映地缘政治考量,也体现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持续看好。在阿里巴巴的示范效应下,更多科技企业可能跟进类似的融资创新,为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。